人际历程取向治疗案例分享,做咨询师不容易啊!!!

2014-10-21 18:59:57691

人之相处是一门大学问,人之困扰皆源于与人之关系适应不良。人际历程取向的游戏治疗着重的是儿童与治疗师当下两个人存在的情状以及彼此的关系,透过治疗师的回应,让儿童能够在扶持性的环境下,获得矫正性的情感经验以及有意义的关系。
 
以下以T代表治疗师,C代表儿童。对话中的汤圆老师即是治疗师。
 
1、案例一:
 
小宝(小六)寄养童,自我概念低落,以被寄养为耻,且自我要求严格。进入游戏室后,
 
T:这是我们的游戏室,在这里你可以做很多决定,譬如玩些什么,怎么玩。
C很拘谨,这边看看,那边看看,想拿些东西,又有些犹豫。
观察一阵子后,
T:虽然我说你可以决定,可是你好像不太能够相信真的可以。
C:真的吗?真的可以吗?真的可以吗?
T:是的。你可以决定。
C开始比较大胆地碰触玩具。
 
因此,就此取向而言,着重于反应儿童存在的情状(你好像不太能相信),以及与治疗师之间的关系(意即从上述同理案主的情状到给予允许)。因此,对于儿童在游戏室所表达的内容(不管是口语或是游戏),治疗师都是从彼此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
 
2、案例二:
 
小郎(小四)因暴力行为而进入治疗。从一开始进入治疗场域嫌玩具太幼稚,以及与导师共同会谈时表现的大哥状,理解其存在的情状。第三次治疗场域,与他投棒球(手套偶反过来成为一个球,这是他的主意)时,
 
C:我有参加棒球队,我是投手。
 
T表示赞许,但因为谈到一些术语,C不知道显得有些失措,然后又改口说自己是打者。
 
T没有责难,仍表赞许。
C:我们要去美国比赛,下午就去。
 
T表示惊讶,但仍没有揭穿,询问细节。C此时发现掰不下去了,就笑笑地说:骗你的啦!
 
T:有时候会很希望自己能有很棒的东西哦!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
 
C:对啊!
 
T:你也会担心哦,如果没有让汤圆老师觉得你很棒,就会不喜欢你。
 
C停顿了一下,点一下头。
 
T认真地说:汤圆老师要让你知道,你不用这么做,我也很喜欢你,而且觉得你很棒。
 
C露出笑容。
 
所以,治疗师不着重在内容是否对错,也不去纠正儿童的行为,而是将关系放在脉络中,让儿童可以从中经验到有别于以往的经验。而且,在与儿童会心的时候,必定会认真地对儿童说,因为我相信这样才能说进去儿童的内在。这是从催眠大师Milton Ercikson那边学习来的。Ercikson常常给求助者的指令都很机车,但求助者却都会按着指令去做。有次他太太按耐不住了,就问他说,你给的指令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东西,为什么他们都会去做。Ercikson回答说:「因为我很认真的说。」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关系。
 
我们都知道唯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因子就是治疗关系。当案主感受到治疗师的关怀时,就会逐渐开放自己。然而,只是给案主温暖,这种单方向的关系,基本上是有问题的;就人际历程取向而言,这样的关系并不实在,也不贴近真实的关系。所以,就人际历程取向而言,希望与案主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因此,在与儿童一同工作时,并不一定会去谈论过去的创伤,而着重在与案主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经由这样的重建,而消弭过去人际上的伤害。然而要重建有意义的关系,通常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当治疗师提供扶持性的环境后,案主开始展现其内在时,通常一开始都不是良善的表现,而是极具破坏力的行为,而这些行为需要被包容,而关系的重建,就从关系的断裂开始。(这样的历程可参看「问题小孩」这部电影或是「神奇城堡」这本书)
 
3、案例三:
 
小新(小三),出生即父母离异,由祖母抚养,受到极度的疏忽,后发现非亲生而出养。出养三年间,养母无法提供小新情感上的依附。游戏治疗的过程中,小新极度封闭,不愿意谈论过去,多以不知道回答。治疗进度非常缓慢,然而,在治疗师提供扶持性的环境后,小新开始逐渐表达自己的需求,开始会与他人争论,开始在学校闹脾气,最糟糕的是,他开始逃家。一次次的逃家,在外进行破坏性的行为,一次次地被找回来。有次与他谈到逃家,治疗师此时感受到小新的感受:「真的不知道这世上是不是真的有人爱你。」小新点头,眼眶含泪。而治疗师也禁不住掉下眼泪,而给予小新拥抱,而小新就在治疗师的怀里哭泣。而经过约一年半的时间,小新开始不一样了,不再逃家,可以感受到其内在的稳定性,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对于过去仍然不愿意多说,但是开始可以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开始愿意信任别人。
 
从案例三,我们可以了解,关系的重建需要不断提供矫正性的情感经验,治疗师需要成为依附的代理,而且承受许多的挑战与风暴。小新的确感受到关怀,因此开始展现自己,但是却是以过去的方式与他人接近。也就是说,对他而言,他所展现的就是过去重要他人所提供的关系,一种破坏性的关系。而这样的破坏性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一种测试,测试周遭的人是否是真的爱我。因此,在一次次的逃家,一次次的测试,是否治疗师可以包容,是否治疗师会将他推开?而这样极具破坏性的行为,对于周遭的人更是很大的挑战,因此,结合案父母、学校、社工等社会资源,并提供协助,才有可能协助这样的个案。而这样的案例,也告诉我们,有意义的关系的重建,就是从断裂的关系中,慢慢地产生的。
 
4、案例四:
 
小佩(小三),社工描述其有情绪困扰,当事情不如其意时,案主就会退缩一旁生闷气,然后不搭理别人,无论如何作,案主始终很拗。几次游戏治疗后,某次结束后,治疗师下楼,社工请治疗师协助,因为中心只有这个时间可以送案主回家,但案主不愿意离开中心,并且躺在地板上,不理人。治疗师同理案主的情绪,但也让案主知道整个情况。然后说:「你有两个选择,就是一分钟后,我拉你起来,然后陪你走上车;或者是,一分钟后,在大家的面前把你抱上车。」案主没有回应。一分钟后,治疗师仍邀请案主同自己走向车,案主仍没有响应。治疗师:「一分钟到了。如果你不说话,表示你选择用强迫的方式。」此时志工几番拖拉仍无法狠下心来,仍苦口婆心。此时,治疗师独自将案主抱上车(过程惨烈可想而知)。
 
下一次,案母表示案主不想来,治疗师请其一定要带案主来,即使情绪很糟,也要在游戏室处理。案主迟到,且在办公室外站约10分钟,直到治疗师发现她。进入游戏室后,案主不发一语,不看治疗师。治疗师只同理案主的情绪。
 
下一次,案主不愿意上楼,在一楼木质地板躺着。治疗师到一楼,同样同理案主的情绪。稍后,看到案主的袋子中有卡片,询问案主,案主开始回答,并且与治疗师互动。然后又不理治疗师。治疗师看到案主的眼睛看着书架上的书,询问案主是否希望治疗师念书给案主听。案主没有回答,但拿出书来,摊在治疗师与自己之间。治疗师直接念出来,案主会主动回答书中的提问,并与治疗师说话。
 
下一次,社工询问案主要在一楼还是楼上,案主表示楼上。进入游戏室后,案主仍不发一语。治疗师仍旧同理其情绪,并描述其在游戏室的行为,而且当案主躺在地板上时,模仿案主动作,与其同步。
 
下一次,案主进游戏室前,先到办公室偷看了一下治疗师。进入游戏室后,仍不发一语,治疗师仍同理。当案主在地板上用手指似乎在弹奏时,治疗师回应案主似乎在谈钢琴,案主反驳说是口风琴,并且开始与治疗师互动,主动拿球与治疗师玩。
 
下一次,案主到办公室吓治疗师,主动在游戏室与治疗师玩。下一次,案主主动到办公室与治疗师打招呼,主动在游戏室与治疗师玩。
 
下一次,案主很高兴地与治疗师打招呼。在玩黏土的时候,治疗师做了一个黏土送给案主,告诉案主,治疗师喜欢案主。治疗师此时说:「我发现你也喜欢和我玩,但是有时候也会对我生气。」案主点头称是。治疗师:「嗯嗯!我知道,有时候没有办法照自己的意思时,会不高兴。但是汤圆老师有时候的确没有办法完全照你的意思,但不表示我不喜欢你,而是有时候就是会不行。」案主脸上显现柔和的表情。治疗师继续说:「汤圆老师要谢谢你,即使你对我生气,还是愿意继续来这里,试试看跟我相处,找到我们觉得可以的方法。」案主露出微笑。
 
从这案例,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关系的断裂并不是一件坏事,有时是必然的,因为界限的设立,可能挑起案主的情绪反应,并且放弃彼此的关系。但是,当两个人能够走过这样的风暴,就能建立起不一样的关系。因此,治疗师心理必须有个清楚的蓝图,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彼此的关系目前的状态是如何的,这样才能在关系摆荡的时候,能稳定地与案主相处。
 
编后语:
敢于运用人际历程取向的咨询师,绝对是非常勇敢、敏锐的,敢与个案作情感上的撞击与核对。
 
每每在情感的拉扯上,都不断地考验着咨询师自己!但同时,能有这样地机会与人亲近,也是咨询师的意义所在,不容易啊!!!
 
作为咨询师,你是否有这样的信心与力量,来接受界线建立历程的种种挑战?
 
【全文完】
 
 
文/ 佚名 1879俱乐部(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