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咨询师如何看待“双重关系”

2014-10-22 18:57:16602

一、前言
 
在重视「人情」及「关系」的华人社会里,「熟悉感」是个案寻求咨询的关键点,因此,要完全做到避免双重关系及维持良好界限对华人咨询师来说确实不易。根据研究显示,对于学校辅导人员来说,最常面临的伦理困境之一就是双重关系。由此可见,对于重视关系的社会文化规范以及强调避免双重关系的专业伦理规范,常令咨询师感到进退维谷。
 
以下将先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基于此,进而探究咨询师面临双重关系的专业伦理困境。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外在建筑表现就可看出一点端倪,东方建筑高墙耸立,房内四通八达没有门;西方建筑以矮墙为主,房内各房间都有门。从东方建筑可知,东方社会对外封闭,注重个人家庭内的群体生活导向,家庭内彼此之间的关系联系较为紧密;反观西方的建筑风格显现,西方社会对外开放,强调个体独立性与隐私,家庭内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像东方人那么紧密。
 
欲了解东、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可从该文化于对生命看法着手,以下分述东、西方文化两者对于生命的看法,进而探讨如此价值观对「关系」的看法为何:
 
(1)东方文化差序格局对关系的应对
 
东方文化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因此儒家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此概念说明个体跟父母是紧密的,即是个体长大了,与家人的关系仍然不会改变,但对外的关系则不然;东方人的自我概念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因此,要了解东方人的自我概念必须从人际互动着手,无法单独或跳脱出系统来看。
 
东方人的人情可以分为「有私的和无私」的两种。前者是指人伦之间的感情,例如:亲情、友情、师生情,亦即「情感性关系」,这种感情通常是长久而稳定的社会关系(黄光国,1988),所牵涉的包含双方互相关怀爱护、无私地奉献、毫不顾及自己的利益、甚至愿意作出各种牺牲;而后者即为情面、情分,亦即求情或说情,也就是「工具性关系」,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是一种以关系作为获得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工具(黄光国,1988),诸如利用情谊,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谋取对方利益,或双方互相利用,各自谋取利益的手段皆属之。
 
由此可见,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东方社会,好比拿着一个石头丢到池塘去,水的波纹是一圈一圈往外扩散,中间有一个核心,亦即东方人的世界由个人为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扩大。因此,东方人面对关系通常采用「差序格局」来应对,也就是说,东方人对待自己人与外人的方式不同,对待自己人,多半以需求法则为主,但对待外人则多以公平法则来与其打交道(黄光国,2002),并使用周边沟通的迂回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2)西方文化团体格局对关系的应对
 
西方文化多数人信奉基督教,在基督教的概念里主张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因此,孩子跟父母是独立的个体,而个体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脱离父母亲的依附而独立(黄光国,2002;Chen,2009)。在此概念下,一旦个体高中毕业之后,就必须开始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由此延伸,西方人不像东方人那么重视关系,因此西方人发展出来的人情是一种公共道德、公共习俗。
 
在西方社会里每个人都像一颗螺丝丁,整个社会是由一群螺丝丁组成的,但每个人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显现出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隐私,在这种文化概念下成长的个体,面对关系采用「团体格局」来应对,亦即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个体皆一视同仁、一律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以西方人处理问题时,不会因为关系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且不论对象为何,西方人倾向直接说服法的方式来与对方沟通。
 
 
综合上述可知,西方文化面对关系倾向团体格局来应对,主张个体的言行在不同社会情境间,仍采用一致性的方式应对,故可称为「个人一致性」或「自我一致性」;而东方文化面对关系则惯用差序格局来应对,强调个体的言行在同类社会情境下的一致性,称为「社会一致性」或「角色一致性」。前者以个体内在自我意向为重心,后者则以外在社会情境为中心,亦即西方人在社会互动历程中以自我意向为重心;反之东方人在社会互动历程中,则以外在的社会情境为重心、
 
 
三、面对双重关系之专业伦理困境探讨
 
西方社会有距离感的人情之特性,使其即使面对情感性关系,也能够采用团体格局来应对,如此的价值观,让西方人面对双重关系的处理不像东方人般进退两难,如果我们的咨询伦理守则依照美国的专业伦理守则翻译后加以实行,不加参考东方文化进行修订,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咨询师在面对双重关系的情境中,常会因为价值观的抵触而产生专业伦理困境,以下分述华人咨商师面临双重关系的困境。
 
(1)学校教师与咨商师双重关系之专业伦理困境
 
在美国校园内的咨商师,其职责以咨商、咨询、协调为主,一般而言不需授课,而是专任的辅导人员;但在中国的校园内,除了任职于大专院校的咨询师不带需担负课程教学之外,其余高中、初中以及小学的辅导老师,不仅要进行辅导咨询工作,还需负担一些教学工作。使得学校咨询师必须同时扮演咨询师以及教师等双重角色,造成咨询师在执行业务上因为多重角色的身分,而涉入咨询伦理中的双重关系和其它议题。
 
(2)学校教授与学生督导双重关系专业伦理之困境
 
以美国来说学生接受专业咨商专业训练期间,学校会提供编制外的督导藉以帮助学生,提升咨询专业能力;但在中国学生接受专业训练期间,多半是由学校编制内的教授来担任学生督导的角色,导致学校教授在进行教学或督导的过程当中,因为双重关系而违反专业伦理守则。
 
(3)团体领导者与咨商师双重关系之专业伦理困境
 
西方文化拥有专门训练团体心理治疗的机制或组织;而目前中国在团体心理治疗的培训过程中,并无统一专门的训练机制或组织,因此,东方人往往习惯寻找熟悉、信任教师的团体来参与团体训练;加上,学校课程中也是由编制内的教授进行团体治疗课程训练,使得团体领导者常常可能是成员的督导、老师或组织管理者,有师生或督导关系,协助与被协助者、评价与被评价者等多重角色,导致咨询师常会涉入团体领导者与教师等双重关系的伦理困境中。
 
四、结语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使得东、西方文化对于关系的看法不同,因而面对双重关系的压力也不同。西方文化重视个体独立性,让个体具有完全的隐私权,因此有距离的人情,使得他们在处理关系时,往往能够采直接沟通的方式,就事论事不会带来任何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而东方文化强调个体与父母的不可分割,加上重视人情与关系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导致界限混淆,处理关系时必须采用外围的迂回方式来沟通,且往往会因为难两全而导致冲突或矛盾。
 
不过亦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双重关系虽然有潜在的风险,但不一定必然有害、违反伦理及不够专业化,某些双重关系很显然是在剥削对方,而且对于个案及咨询师双方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其他的双重关系对个案也许是一种积极资源。因此咨询师在治疗关系中必须自我觉察、反思,试着问问自己建立双重关系是满足了谁的需求,是个案或是咨商师自己的需求?若此关系是为了图利自己导致伤害或剥削到个案的权益则一定要避免,但若双重关系能够对帮助个案达到治疗效果那么则不一定要禁止。
 
(全文完)
 
 
文/ 佚名 1879俱乐部(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