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课程|​快点爱我,快点恨我——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学习心得

2020-05-27 15:59:33952

本文是1879计划《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课后作业。授课讲师是林家兴教授。林家兴教授是1879计划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授课专家、督导。他是美国肯塔基大学咨商心理学哲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心理分析学院研究生。曾任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理事长、台湾咨商心理学会理事长。专长为:心理分析理论与技术、异常行为诊断与治疗、亲职教育、咨商实务、咨商督导。

我是一名刚刚接案的咨询师,1879三期班学员,我叫杜永利,来自山东青岛,是一名退休公职人员。

在1879学习历程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不时谈论起咨询流派取向这件事。在我的头脑里,最先排除的就是精神分析这个流派取向。因为我原来总是感觉精神分析深奥难懂,干脆就敬而远之呗!

可是,跟随林家兴老师学习了四天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课程之后,我的信念似有变动。

虽然是短短的四天,林老师采取了理论讲解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学习领悟与分组演练打穿插的教学方法。我感受到了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的体验和效果。我对精神分析理论技术有了初步的掌握和了解,从而在脑子里萌生了“入门并不难,深造也是办得到的”念头!

以下是我的点滴粗浅心得。

一、 快点爱我,快点恨我吧——关于移情与反移情

林老师生动形象的比喻: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希望来访者“快点爱我吧,快点恨我吧”。

在精神分析情景中,移情的出现比过去事件的重建更具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来访者表达负向移情非常重要,任何没有探讨负向移情材料的心理治疗,都不能称为达到真正疗效的必要深度。可见,分析和处理移情、反移情,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像一条主线贯穿于精神分析的始终。

难度在于,咨询师怎样带出来访者更多的移情反应,又如何及时觉察咨询师的反移情?通过分析处理移情、反移情,来访者和咨询师共同激起强烈的经验,各自对情绪生活找到意义,咨询师的反移情提供了对来访者潜意识幻想的线索,而来访者启发了改变的欲望和历程。

在个案讨论中,有同学提供了一位中年职场男士的个案,个案有夸大自恋、脱离实际、过分要求的倾向,而在现实中遭遇挫折表现出神经症症状。经过六次咨询,咨询师感觉到个案明显出现移情反应,来访者对咨询师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谈话很舒服,好喜欢和你在一起。”

咨询师在心中自问,来访者是否把我当成了他另外的一个够好的妈妈?我要不要马上和他提出这个问题?

经过老师同学一番讨论后。

我给予咨询师的反馈:“我注意到你说,‘我可能对来访者温暖、共情、同理、接纳,使来访者反证了他内心觉得自己的优秀,认为都是别人的问题,这样可能使来访者似有遇到知己、咨询师慧眼识英雄的感觉’,请问咨询师你当时的感觉,是否觉察到了自己的反移情。”

咨询师:“我倒没有体验到反移情。”

我提出:“此时,是否可以给予来访者一点适度的挫折,让他感受到挫折,以便来访者觉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问题的期待和因应模式?”

咨询师:“这个我想到过给来访者一点适当的挫折,可是我又怕给他适度挫折,来访者会脱落,那样可能使咨询历程中断。”

我想,咨询师这种担心反应,又何尝不是一种反移情的表露呢?

经过你来我往的讨论,同学们都对觉察、分析、处理移情、反移情有了初步的理解和领悟。

林老师评价说,这样的反馈很好。

二、 营造安全自由环境——让来访者说多一点,再说多一点

在精神分析情景中,咨询师最期待来访者自由联想说出的信息材料越多越好。往往情况正相反,来访者不愿意说或者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表现出抗拒、沉默,咨询师常常体验到挫败感!有什么办法呢?

当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温尼科特,非常重视分析情景,他认为分析师和分析情景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这个环境也够安全到能让来访者真实的自我开始自由浮现。

卡尔·罗哲斯也曾形象比喻:农夫不能强迫种子发芽,他只能提供养料与环境,使得种子的潜力得以发展。

卡尔·罗哲斯认为,来访者心理上的安全可由三种相关的过程来建立。一是接纳这个人,视为无条件的价值;二是提供一个不含外在批判的氛围,来访者享有极大的自由;三是设身处地的了解,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有一个年过半百岁的农民,七年前买了个南方老婆,他怕老婆跑了,天天不让她出门,老婆只要一出门他就打骂。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指责他。他每天喝酒,酒后更加打骂老婆。而且自命清高,不相信任何医生和咨询师。他姐姐连哄带骗把他带到我的咨询室,提前告诉他有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性老师很有文化,愿意和他见面拉谈拉谈。由于我提前和他姐姐沟通,了解到这位来访者的个性爱好,比如喜欢喝酒品茶,看点古诗书籍,给村里人讲故事等。我就在咨询室里以及初次晤谈时,有意识呈现了这些元素。

见面后,尽管来访者仍然有防卫眼神,话语不多,但是由于我的尊重、接纳、真诚,话题慢慢从酒茶古诗词谈起来了,一次咨询后,来访者就开始谈论家庭和老婆的事情。我也只是认真倾听,偶尔共情同理,鼓励他多说一点,说多一点。话匣子打开了,来访者自然是滔滔不绝。他还不时地说:“谢谢你,看起来你是了解我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林家兴老师在个案讨论时告诉我们:来访者说你了解他时,你可以说,“我对你的了解,没有超过你对你的了解,我是通过你才对你了解的”。这样,来访者会更愿意多说一点,慢慢觉察了解自己的情况和问题。

林老师还提示我们:在精神分析情景中,来访者在自由联想说他的故事的时候,他自己也在听,重复他那些行为,他也能觉察。

对于林老师说的这一点,我的体会和感悟越来越深刻清晰:来访者在叙说他(她)自己过去的故事过程中,咨询师听到了,来访者自己也听到了,有些是他从未听到过的自己的故事。

来访者叙说着自己过去的故事时,前意识、潜意识都在纷纷出场露面,也浮现在意识层面,来访者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就是来访者意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深度的治疗性。

过了几天,那个农民来访者的姐姐反馈给我,说他的弟弟回家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打骂老婆了,喝酒也明显减少。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语言都温和了许多。

我在琢磨,来访者可能就是在叙说他的故事中,听到、觉察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与咨询师的互动中,学习体验到了修正性的情绪经验,在现实生活中生发出改变的动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典型的例子:有个朋友找你诉说讨教一个他长时间想不通的困扰难题,当他(她)滔滔不绝对你说的时候,说着说着突然停止了,或者说,“哎呀,我明白了”。其实你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听。

所以,来访者说得多一点,多说一点,他就能够多一分觉察,多生出一些改变的欲望。

三、拓展来访者的想象空间——带着积极的期待和动力

想象导致了痛苦,想象解除了痛苦。

我们面对的来访者,有的是表现为对人冷淡没兴趣、社交障碍退缩、依赖,或过度控制;有的是焦虑抑郁,被负面想法困扰着。按照客体关系理论的描述,他们是客体关系能力有缺陷的人。他们不仅不能和外在世界的他人有良好的互动,而且也不能和自己内在世界的重要他人互动。

在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看重和强调个案的内在客体和主观世界。

林家兴老师在课堂上举例:我们在咨商过程中经常问来访者,你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对你说的印象最深刻的三句话是什么?其实来访者并不是真的记得,而是在想象幻想着爸爸妈妈说过的话。

林老师反复强调,并不是驱力决定人们的行为,而是对驱力的想象决定了人们的行为。

虽然驱力强烈的影响人的精神生活,但是真正影响人一生众多的选择的,不是驱力、愿望和冲突,而是来自面对驱力、愿望和冲突所形成的幻想,也就是构成人们心理现实的主观想象。这些幻想在潜意识里决定了我们跟谁结婚,从事什么工作,养成什么习惯和个性,从事什么嗜好和休闲活动。

可见来访者在精神分析情景中,也是在不断地投入想象,咨询师的启发引领暗示,会拓展来访者的想象空间。

客体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温尼科特,提出过渡性客体这个概念,是心理现实与物理现实的中间经验。我们学会运用过渡性客体理论指导咨询,适时带给来访者想象的空间,能够起到有效的心理治疗作用。

林家兴老师非常生动形象的给我们讲解,如何理解和运用客体关系理论。

以安全毛毯为例,毛毯是真实的对象,但是它提供婴儿主观可控制感,我主观上把它想象成什么,它就按照我的想象是什么,我把它想象成如舒服的乳房。过渡性的客体既不是婴儿全能控制的幻想,例如主观的内在客体,也不是外在真实的客体,如母亲的控制。婴儿就是通过过渡性客体的中间经验,想象创造一个部分主观、部分客观的中间情景。

林老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成年个案,结束咨询时,送她一块橡皮擦并对她说,“以后不管遇到困难,做错了事或出现问题时,就用它擦掉修改一下”。这可以让她随时看到过渡性客体——橡皮擦,想起咨询历程经验。

第二个是儿童个案:结束咨询时送他一个没有组装的乐高机器人,告诉他,“这个是代表你刚来时候的样子,零散的,你回去把它组装起来,代表你经过咨询以后,变得完整、强壮、有活力的人。你以后看到它就想起我们的咨询过程”。

这是两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们真切具体的理解了过渡性客体理论,又学会了在咨询过程中怎么运用。

所以,咨询师要通过和来访者够好的互动关系,鼓励支持来访者想象中的客体关系,提供一个成功经验,以便可以溶解早年的情感失败。

四、学习精神分析——给自己配一副花镜、近视镜

林家兴老师在课程刚开始时,打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精神分析的意义。一是你会像配了一副花镜、近视镜一样,看到更多、更深、更细的一些现象;二是咨询师要被分析、被咨询,像一面镜子要干净,不要有污染,否则照到的来访者就不真切。

通过学习,我初步体验到了林老师这个比喻的重要性。我也想认真的多学一点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给自己配戴上花镜、近视镜,使我在和来访者一起工作时,面对来访者:举目可望远,低头能明近!既可以看清楚来访者眼前的模样,又能探寻到来访者遥远的过去。

要想由门外汉成为行家里手,谈何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精神分析师,需要参加专业精神分析课程,需要几年的光景才能出徒!

林家兴老师似乎给我解除了心头的压力,他说:我们可以先初步学习,这次的四天学习精神分析的目的,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用精神分析,而不是要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这样一来,我就有了点底气。这四天里,总起来说,我还算是能够聚精会神听讲,也能够积极提问题,认真参加讨论演练。

靠短短的四天学习,不可能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只是给自己的咨询经验补充一点能量和润滑油而已!

课程结束回家后,我再复习课程内容,感觉精神分析特别是当代精神分析理论技术,对拓宽自己的咨询思路,提升自己的咨询水平,肯定是会有帮助的。同时,我也提高了进一步学习精神分析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