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课程|1879的精神分析课,看到人性本来的面目

2020-05-27 15:50:55903

本文是1879计划《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课后作业。授课讲师是林家兴教授。林家兴教授是1879计划的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授课专家、督导。他是美国肯塔基大学咨商心理学哲学博士,南加州大学心理分析学院研究生。曾任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理事长、台湾咨商心理学会理事长。专长为:心理分析理论与技术、异常行为诊断与治疗、亲职教育、咨商实务、咨商督导。

作者:1879计划三期班杨颜嘉

一、课程改变了我对精神分析的看法

在学完这次的精神分析的课程后,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书本的阅读,我思考如何写学习心得报告,才能将我所理解的精神分析理论更好的表述出来。因为在过往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学习过程中,我所获得的信息都是,精神分析理论已经逐渐淡化在心理咨询中,它是咨询的起源,因为某些误解,逐渐不被重视。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发现精神分析并不是被淡化,而是它的精神融汇在了咨询进程之中。

此外,我也有一种感受,即精神分析不仅仅是心理学的范畴,更蕴含着心理哲学在其中——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因此我尝试着把心里的想法用文字说出来,但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分析的发展涉及到了非常多的概念,我可能没有办法精准的用专有名词来阐述我的想法,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未来我会尝试更多的了解这个学派的理念,并将其融入至我的咨询之中,但是这次报告,我希望用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

二、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通过了解弗洛伊德的人生,几乎可以认为精神分析产生的必然性。弗洛伊德的人生有四次转折期:

第一次是虽然想学习神经科学,却因为经济原因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当时的神经症学说中有一种认知,神经症和个案之前生活经验和思想有关,弗洛伊德在求学中发现,看似神经问题的症状,比如瘫痪、失忆,不是来自神经病变,而和个案想法有关。开始接受这种观点,是弗洛伊德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第三次转折源自弗洛伊德发现,催眠状态下个案能回忆起清醒中想不起来的事情。他认为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压抑而不是催眠,导致压抑的原因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性禁忌有关。在实际工作中,他发现和个案自由而又坦率的谈话,能帮助来访者回忆并缓解症状。这就催生了基于自由联想的谈话疗法,这是弗洛伊德人生的第四次转折。

这四次经历的变化,一方面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是一个非传统的人,没有受限于神经科学观点,没有回避道德禁忌,也没有盲从催眠疗法。另一方面看出他是一个经验派,善于从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处理的方式,他从实际的临床经验入手,最终发展出不忽视冲突、保持中立性又重视治疗关系的真诚对话。

虽然传统精神分析确实逐渐没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精神分析也注入了新的血液,将一些对治疗有利的因素增加至理论中来。这也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精神的传承,批判性的接受传统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保持一颗对来访者真诚的心。

三、精神分析是探索意义的诠释学

精神分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精神分析给人带来的最重要的点在于,帮助个案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其坦然面对自我

当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困扰的时候,往往是过去的经验的累积发展出一系列处理问题的模式,但过去处理问题的经验未必适用于当下的问题,回溯过去有利于来访者对自我进行了解和剖析,这个过程大概是精分的核心精神之一。

精神分析将这个过程最早回到婴儿时期,在婴儿时期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是人构建认知的基础,因此,在这个层面而言,对自己早期经验进行了解,对当下问题的明晰一定有帮助。但在早期的精神分析中,过于重视儿童时期的经验,我认为忽视了成长环境的重要性,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其他生命的节点或是突发事件,对人了解自我同样重要。

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来访者可以不受拘束,尤其可以不受道德的拘束,来进行自由联想。这个叙述的过程,不仅是明晰具体事实的过程,而且是来访者进行自我了解和自我疗愈的过程。当我们脑子里出现一些模糊的事件或想法的时候,如果尝试将这些概念用语言描述出来,将是对事件的再次厘清,明确这个事件背后的认知与情感,以及它们所带来的行为;是对想法的阐述和接受。这个过程通过自由联想反复出现,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在某一层面而言,自由联想的过程是对世界观和人格的自省和重塑。

这次课程也解决了我的一个困扰,过去我认为精神分析是一个不告诉来访者具体怎么做的一个流派,包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林老师对于精神分析产生效果的解释,我都无法理解。难道来访者明晰自己产生问题的原因后,就会自己好起来吗?我知道了原因又能怎么样,难道事情就这样会变好吗?

但是在上课的几天里,随着老师对精神分析中的理论讲解过程中,我才真正明白精神分析是探索意义的诠释学,不论是三我结构的理论,或是防卫机制、驱力、客体关系,这些名词虽然很多,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不同的看法和解释,这样帮助我明确了内心所想,对自己有了更确切的认识,对自己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有了坚定的信念。

原来,通过意义的赋予,是可以帮助来人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源,可以帮助我们降低不确定感,增强决断力。

精神分析的一大特点是坦然,因此才能以一个中立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实际的咨询过程中,我感受到来访者会因为在发生事件的当时,因为自己原有的不合理认知,当时的没有直接恰当的表达,过后对自己的行为后悔、懊恼。而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可能源自于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可能源自于既往的经验,尤其是原生家庭中的相处模式,将父母与自己的相处的经验带到人际之中。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原有的经验对其他人而言并不适用,导致产生人际沟通问题。如果能以坦然的态度对待自我,了解我心里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突破自己原有的认知局限,这样才能将事件、情绪与认知三者分离,接触到真实。坦诚的对话,能够促进来访者自我的整合。

四、精神分析对关系的理解

此外,精神分析也开拓了心理咨询的新方法,用谈话的方式来帮助来访者重建经验和感觉的组织方式,把咨询过程中的一个隐形促进因素——关系,正式提到心理咨询中来。

重视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而非被动的接受治疗,提升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的参与感,建立信任感。这种关系的产生,有利于来访者畅所欲言,走人心理的更深层面。而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移情,正是催化来访者往好的方向走的重要情绪,随着移情的深入,来访者对自己的潜意识越来越坦然,不带道德与批判性的关系,增加了来访者了解、接受自己的可能性。

学习精神分析也让我在咨询中更加清晰自己咨询师应该保持的角色:一是真实,同时接受来访者的真实;二是重视生命的意义;三是要跟随而不是牵引

一个真实的咨询师有助于来访者体会自己的真实,让他体会真实面对自己的重要性和意义,帮其把这种真实感延伸至实际生活中,将咨询室里的经验和思考问题的模式,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咨询师不因来访者的真实而轻视,来访者不因自己的真实而羞愧。

在咨询过程中,把来访者的生命历程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个破碎的片段,在来访者的的主动叙述下,用言语将人们与生俱来的愿望和幻想,在现实的打击下产生的挫折与压抑,这些事件构成的冲突一点点解构出来,重视来访者作为一个人的存在,陪伴来访者整合成一个更有意义的个体。

跟随来访者的脚步,在咨询中做到这点,一方面促进来访者积极主动的关注并处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真正的看见了来访者,让来访者有机会真正的将自己的全部逐渐铺开,给咨询室里的人一个看见与被看见的机会。我想不管是何种流派,都应该将这三个理念贯彻始终,才能很好的帮助来访者。

五、小结

过往,我以为虽然精神分析理论是当代心理咨询的起源地,但也因为它强烈的时代特色,如维多利也时代的性禁忌,放在当今社会已经不足够实用,会随着时代而淘汰。但经过系统的了解,它并非是一个被淘汰的流派。

相反的,当年弗洛伊德提出的许多理论和思考维度在今天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当我们跳出心理咨询的框架,弗洛伊德对人的看法,对潜意识层面的重视,都显示着他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每个个体都有其特殊性,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内心的期望产生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痛苦虽然不一样,但每个人对自己的痛苦都有体验,这种体验是无法比较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课程,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个人感想,感谢老师让我对自己的心理咨询有了新的认识。